县委 县人大 县政府 县政协
首页 > 向电离辐射危害说不

向电离辐射危害说不
2016-05-17 20:20:58   评论:0 点击:

射线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放射源数量越来越多,射线检测应用也非常广泛。了解电离辐射危害及防护方法,可以保护我们在工作中免受射线伤害。

什么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α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但其穿透力很弱,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故其主要危害是进入人体后的内照射。

β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α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α射线大,但与X、γ射线比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统称为光子。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铅版或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可以阻挡射线。

电离辐射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主要有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沾染及复合照射。以下仅介绍外照射所致的放射性疾病以及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等。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受到全身超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分为三型: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②肠型急性放射病: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③脑型急性放射病: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照射而发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症状。外周血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已知电离辐射可引起的人类恶性肿瘤有皮肤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和白血病等;其他远后效应有血液系统疾病、胚胎效应、遗传效应等。

此外,电离辐射尚可引起放射性白内障、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骨损伤等。

放射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正相关,受照剂量越大,放射性损伤越大,所致的放射性疾病越严重。

放射源分类及其石油化工企业应用放射源的危害程度

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石油化工企业应用的放射源主要为各种料位计、液位计、密度计等放射源仪表,主要放射源为137Cs γ密封源和241Am/Be中子密封源,广泛地应用于连续重整、延迟焦化、聚丙烯等装置。因此类放射源活度较低,多为IV、V类放射源(单次照射剂量<50cGy),且源外表由源容器包裹、屏蔽,被照射的物料上又不会残留放射性物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会对装置工作人员、检维修人员造成放射性伤害,但事故状态下(如源容器损坏),可能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的人员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放射性损害。

电离辐射危害的防护

时间防护

控制受照时间是减少电离辐射照射的重要方法。对于任何照射,人体受到的累积剂量均与照射时间成正比,照射时间越长,受照剂量越大,危害越严重。通过减少受照工作时间,能够减小受照剂量。

距离防护

控制人与放射源的距离是电离辐射防护的另一个有用的方法。因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通过限制接近源的距离可达到减少电离辐射照射的目的。

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是指在人和放射源之间设置防护屏障的防护方法。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强辐射源,屏蔽防护是保证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达到有关标准规定的唯一可行方法。

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应用的放射源仪表一般没有专用的工作场所,且场地狭小,很难利用时间和距离防护,因此在放射源仪表出厂自带完善的屏蔽防护(源容器)基础上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对源容器定期检查,防止源容器发生锈蚀、凹陷等情况影响屏蔽效果。考虑到石油化工企业应用的放射源仪表均露天存放,易发生锈蚀、意外磕碰、丢失等情况,在不影响仪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在其外部设置可开启的金属防护罩,并对防护罩进行加锁,由专人负责开启关闭,保证任何情况下,人体不直接与放射源接触。

在设备检修时,要对放射源仪表的拆除、安装,储存,铅罐活门的关闭开启设专人负责严格登记,并要有放射卫生人员现场监护。

放射源在半衰期后更换,换下的放射源应按指定的运输方案,制定报废程序,报地方卫生、公安部门备案后,送工程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放射性废物库储存。

为存在放射源仪表的石化装置配备一到两台便携式辐射剂量报警仪,在外操人员巡检时佩戴,以有效控制事故状态下潜在照射的发生。

此外,要对接触放射源的工作人员定期查体,包括染色体检查,发现禁忌症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

电离辐射危害是可防可控的,我们既要对它的危害充分认识,有效减少其对人员带来的危害,又要对其危害正确认识,避免无科学依据的夸大其危害,这样才能有效正确地开展电离辐射的防护工作。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错误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