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知识问答
一、登革热是由什么引起的?哪些地方最多发生?
登革热(Dengue Fever,简称DF)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黄毒科(F1aviviridae)黄病毒属(F1avivirus)。以流行病学分类属虫媒病毒B组,血清学上分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班蚊)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二、如何区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在临床上主要分登革热(Dengue Fever,简称DF)和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简称DHF) 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登革热主要以高热、头痛、极度疲乏、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皮疹、淋巴腺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此类型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但病死率很低。一般将这种病型称为古典型登革热(Classical dengue fever,CDF)。登革出血热是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伴有休克综合征倾向的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Dengue shock syndrome,DHF/DSS)。近几年来,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以及美洲的一些国家,DHF流行较为严重,已成为这些地区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三、登革热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记述有关节痛和发热的疾病,Bylon称之为关节热。1780年美国费城以北亦发生本病流行,以后不断有类似记载。直至1869年,本病才由伦敦皇家内科学院定名为登革热。
在历史上,登革热有过许多次大流行。1880年埃及开罗4/5人口患病,1922年美国南部发病约100-200万例,1925-1926年澳大利亚56万例,1928年希腊患者超过100万例,1942-1945年日本出现本病大流行,每年患者有100-200万例,1960年越南发病数达200万。1977年和1981年波多黎各和古巴爆发本病,患者数十万。
到50年代,菲律宾(1953)和泰国(1958)出现一种以发热、出血和休克等症状的疾病,并以地名命名为菲律宾出血热和泰国出血热。直至1956和1958年从这两个国家的患者分离出登革4个型病毒,证实这些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正式称本病为登革出血热。随后,越南(1963)、印度(1963)、新加坡(1966)、斯里兰卡(1966)、印度尼西亚(1968)、缅甸(1970)、马来西亚(1973)、老挝(1979)、古巴(1981)、委内瑞拉(1989)和孟加拉国(2000)等40多个国家相继报告了登革出血热。
1873年,Monson最早报告我国厦门曾发生过登革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登革热曾波及我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因患者有皮疹,称为"红痧"。1928-1929年,在广州、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流行。1940年,上海至南通广大地区本病流行。1942-1945年,本病流行更加严重,不仅流行于沿海地区,甚至蔓延到内地汉口等地,并出现相当规模的流行。
1978年我省佛山突然发生本病流行,1980海南岛爆发登革热。随后,广东和海南不断流行并波及广西。1985-1986年海南岛出现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近几年我省在局部地区出现登革热流行。
1999年福建也爆发登革热。台湾于1945年后未发生本病流行,直至1981年在台湾西南的屏东县出现登革Ⅱ型病毒引起的流行。1988年发生了较大流行,从南至北波及全岛。近几年也曾发生流行。
四、广东省的登革热是从哪来的?
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广东省历年分离的的登革热病毒进行分析,发现在所分析的不同年份或不同地点的14株登革热病毒中,都与东南亚的登革热病毒株有非常高的同源性,说明我省的登革热来源于东南亚,属于输入性的。
五、全球登革热的分布怎样?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主要分布在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5千到期亿人感染登革热;凡有媒介伊蚊的地区,均可发生本病流行。本病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以及南太平洋岛屿分布较广,大多数国家同时存在3个或4个型登革病毒的流行。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登革4个型病毒相继流行,并出现DHF/DSS大流行。在西非和东非主要是登革热流行,未发现登革出血热病例。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仅有旅游返回后发病经病毒学证实的输入性病例。
虽然本病在我国仅限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从全世界本病的流行情况看,疫区范围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六、登革热好发于哪些季节?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大多数地区的高峰期与雨季相一致。在泰国和缅甸5~10月为高峰。在马来西亚和越南,6月份病例数增多,次年1月降低。印度北部通常在8~11月;而拉贾斯坦的一次流行,则是在旱季(4~5月),认为与埃及伊蚊在室内贮水容器中繁殖有关。
我国海南和广东主要流行季节为3~11月,海南高峰期为4~6月,广东为8~11月。福建的一次流行发生在7~10月。
七、哪个年龄易得登革热?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新老疫区有差异。在东南地区发病年龄多数为儿童,泰国登革出血热多发生于14岁以下儿童,约占总病例数的85%,其中5~9岁约占45%。登革出血热已成为泰国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981年古巴的流行中,成年人发病数多。
在我国各年龄均可感染登革热病毒而发病,从婴儿到老人,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和种族均可得登革热。这与年我国发生登革热的地区是输入性的疫区有关。
八、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通过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albopictus))的雌蚊在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时,传播登革病毒。也可吸血后,病毒在蚊虫唾液腺内增殖,经8-10天的潜伏期再传播病毒。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登革热的。
九、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是什么蚊子?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A.albopictus)。在东南亚和世界的大部份地区,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在广东省白纹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该两种蚊主要孳生在室内或住房周围的容器积水中,与人关系密切,白天叮咬人。
十、患过登革热的人是否可以不再患?
人群对任何一型登革病毒的初次感染均较敏感,对同型病毒有较稳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只约维持2月~1年。由于登革病毒有4个型,感染1个型后还可能发生第二次或连续感染。第二次感染很可能引起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征合征。
十一、怎样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目前无特效药,也无疫苗,因此预防登革热要记"三句话":
(1)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的;
(2)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
(3)每隔3-5天洗缸换水,倒置小积水容器,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十二、登革热有何临床表现?
1.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
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3.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4. 表浅淋巴结肿大。
5. 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日。
6.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7.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8. 严重的有多器官大量出血、 肝肿大,少数会引起休克。
十三、怀疑登革热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1. 末梢血检查: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 /L)。白细胞总数减少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
2. 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
3. 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4.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5.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6. 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桨、血细胞层分离到登革病毒或检测到登革抗原。
十四、登革热的治疗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以静卧、对症治疗为主,退热建议以物理降温为主,禁用水杨酸类药物,以防加重出血倾向。
十五、外出旅游慎防登革热
登革热在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地区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东南亚发病率高的国家有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在西太平洋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斯里兰卡等;在东太平洋区有纽埃岛和斐济岛等;在加勒比海地区有巴拿马、海地、哥伦比亚、波多黎各、古巴等。在我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广东、广西、澳门和台湾。
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办事处2001年8月28日公布的报告,亚太地区的登革热发病率正在上升,该地区今年1-7月已有4.64万人患上登革热病,其中近190人死亡。报告说,登革热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有柬埔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及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和萨摩亚。其中,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登革热发病率最高,今年1-7月约有2.86万个病例,其次是菲律宾,有7697个病例。
登革病毒可在热带与亚热带城市中通过伊蚊传播而持续存在。目前登革热病尚无疫苗保护,无特异治疗药物。我国每年到东南亚等地旅游的人员越来越多,而且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预防登革热。
(1) 流行区的旅游者应穿长外衣,减少皮肤暴露,白天使用驱避剂,防止媒蚊叮咬。休息时使用防蚊剂或进行室内空气灭蚊,挂蚊帐,以减少蚊子的叮咬传染。
(2)一旦遇上发生疫情,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应宜尽快离开该地或终止旅游行程。
(3) 旅游后近期凡有急性发病,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颜面潮红如醉酒样,伴有皮疹,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的病人应尽早就医治疗。
十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
蚊虫是世界性的有害昆虫,它除叮人吸血骚扰人类安宁外,还能给人类传播多种疾病。蚊虫传播的疾病统称为蚊媒病。我国蚊媒病有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传播登革热的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蚊虫的种类繁多,据记载,我国蚊科有16属34种,我省常见的主要蚊种有致乏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等几种,在粤西等一些地区也发现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或黑斑蚊,有白斑,胸背板有一条白色纵蚊。白纹伊蚊以野栖为主,兼有家栖,多在白天吸血,嗜吸人血。
蚊子的卵、幼虫、蛹期都在水中发育成长,所以,蚊必须靠水孳生繁殖。一切积水都是蚊的孳生条件,不同积水,孳生不同蚊种。白纹伊蚊孳生在较清的小积水,如盆罐容器、贮水花瓶、水池、水缸、树穴、轮胎积水等。
蚊虫从卵、幼虫、蛹到成蚊的生长、繁殖全过程与气温和营养关系密切,气温适宜,营养丰富,繁殖快,20℃-30℃的气温最适宜蚊虫生长繁殖。不同地区和不同蚊种的繁殖高峰期不同,我省伊蚊是5-9月份,因此我省登革热发病高峰为8-11月份。
十七、如何评价伊蚊密度?
评价伊蚊密度常见指标为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孳生长的容器数)、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千人指数。
布雷图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数×100
容器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容器数×100%
房屋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房屋数/检查房屋数×100%
千人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内人数×1000
雌蚊指数(人工小时):成蚊密度(只/小时.人)=4×只数/人.15分钟
当布雷图指数高于20时,一旦有病例输入,则可能造成登革热的流行。
十八、出现登革热疫情后应怎样办?
对疫点、疫区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尤其要做好流行区内医院和学校范围内的灭蚊工作。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消灭伊蚊幼虫孳生地、清除幼虫,限期将疫区范围内蚊幼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