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县人大 县政府县政协 联系我们
民族风情
首页 > 走进隆林 > 民族风情 > 正文

透视西林文学现象
2012-07-05 10:14:22   来源:   作者:梁德   评论:0   点击: 收藏 | 打印

(一)“生态家园,文化西林”是西林县的名片和写照。“生态文化”使西林成为一个特点突出而又保持良好的民族文化生态区。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文学及其文学活动,西林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经济、...

(一)

“生态家园,文化西林”是西林县的名片和写照。“生态文化”使西林成为一个特点突出而又保持良好的民族文化生态区。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文学及其文学活动,西林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令人关注的“西林文学现象”!2010年11月,为进一步增强文学创作激励机制,活跃基层文学创作活动,促进我区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经广西文联党组批准,广西作家协会决定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文学创作强县的评选活动,西林县与都安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流市、合浦县等五县(市)被评为“广西文学强县”荣誉称号。

西林县地处广西最西端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远离中心城市,一直以来是一个物质资源匮乏,经济总量小,交通不便的边远小县份,解放初曾是灾祸横流、瘴气弥漫、饥寒交迫、土匪械斗、民不聊生之地。边远,闭塞,穷乡僻壤,萧条,落后,血泪淋淋……对外面来说人们提及西林让人谈之色变,外地人不敢一顾,西林人自己也冷落了自己,自己怨恨自己,挣扎着陷进越来越深的自卑、自暴、自弃的泥潭里,陷进社会落后、经济贫穷、文化荒芜三者相互作用产生的恶性循环之中,苦怨不堪言。

但是,西林曾经有过历史的辉煌!

在西林的文化陷入最舛然的年代,西林文学的声音也从没有沉默过。西林县那劳的“乡村秀才”勤奋致学,擅书法、金石与诗歌,才学闻名于乡间的韦家瑞老先生,当年就以诗词为武器,抨击当时社会时弊,也如投枪匕首般犀利。如他讽刺逼交富力捐的对联:“极穷而后穷工化,不富逼交富力捐。”又如他讽刺种鸦片的对联:“春来也芙蓉开满地,时至矣炮火响连天。”西林县那劳乡那劳村那劳屯坐落在一座高大的山峰脚下,山峰左右两边分别是驮娘江和西平河,两条河流在山脚下交汇。用地理先生的话说是“龙头”,是风水宝地。该屯是清代赫赫有名的云贵总督岑毓英、两广总督岑春煊父子的故乡。岑氏父子曾经在家乡创办南阳书院,供岑氏后裔读书学习之地。受岑氏家族的影响,该屯村民均以饱读诗书为荣,读书学习风气十分浓厚;不管是读书后出去当官的,还是留在村里做山野樵夫的,都会吟诗作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西林没有公路,从百色到西林都是经过跋涉千山万水、穿过深山老林才能到达。许多商人都是人挑马驮从百色将盐巴、火柴、布匹等运到西林后换取一些土特产品回去出售获取利润。那劳当地的一些大户人家平时就抢收购各种土货,囤货奇居,专等商人到来后进行交易;而那些商人从百色来到西林一次也不容易,因为路途遥远,半道上还经常出现拦路抢劫的强盗,所以商人们一年中也难得来几次。有一年临近春节了,可是那劳当地的大户人家却不卖盐巴给人们,村民们想吃盐巴只能巴咂着嘴。于是那劳寨上一位村民在自己家门写了这样一副春联:

春花盛开大爷唾涎新土货

道途多阻小民咂嘴匮盐巴

这副对联真实地道出当时时局动荡、匪患猖獗,人民生活日用品匮乏的境况。解放初期,我党的许多地下工作者和进步人士来到那劳或以行医,或以开办学校为名作掩护,进行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积极发展党员;可是常常遭受到反动当局的拘捕和迫害,许多地下革命者被拉到那劳老街杀人场(如今的乡府所在地)迫害。那劳寨上一村民不满反动派的暴行,毅然冒着被抓的危险,在自己家门写下了这样的一副对联:

赤子丹心寒敌胆

黄花血泪哭忠魂

这副对联表达了村民对革命烈士的哀思与崇敬之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正是浮垮风盛行的时候,各种不切实际的标语随处可见,那劳屯一位村民看到邻居的墙上又被工作队刷了一行“浮垮”内容的标语后,就在自己家门上写了这样一副春联:

请看东壁新标语

改革西林旧作风

从这些村民的对联中,我们感受到那劳这一片土地不愧是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藏龙卧虎之地。

西林文化积甸远古,蓬勃辉煌。西林县是句町古国都城故地。在西林普合出土的铜棺,其规模是世界之最;出土的铜鼓墓葬的铜鼓,其纹饰之精美也是世界之最,绝伦而绝无仅有。“西林教案”是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被载入世界史册。西林以“反帝爱国”的形象和实体与世界历史对话,是何等的自豪。西林岑氏父与子,兄与弟,一门三总督。岑毓英,中兴名臣,抗法民族英雄。岑春煊,曾执半个中国的军政牛耳、系“再造共和”伟人。岑毓宝,也是历史上的维新英杰。西林英豪辈出,可谓人杰地灵,西林这些历史名人都是传承“爱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务实民生、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其功链接当代,造就一系列的先进文化的价值意义系统。岑毓英、岑春煊父子都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他们在中国就创建了好几所高校,他们都是“儒将”,都很有文才,都是文人。前者多有遗作,后者有《乐斋漫笔》传世。岑毓英更留下一段文学佳话以悦西林后人。

话说,岑毓英就任云贵总督时,昆明城内的文官墨士都以为他只是一介武夫,不识诗文,在一次宴会上,文人命岑毓英即席作诗,有意让他出丑以数落他,岂料岑毓英以丰富的社会经历实践和文化的自信,出口成诗,讽刺也震惊了席上的这些文官墨士,从此不敢再小看这位壮族将领。诗曰:

素习干戈未习诗,

诸君席上命留题,

琼林宴会君先到,

塞外烽烟我独知。

剪发接缰牵战马,

割袍抽线补征旗,

貔貅百万临城下,

谁问先生一首诗。

穷乡僻壤出文武将才,这也是一种“现象”,与边远经济总量小县、穷县却成文学创作强县的现象,性质是一样的。这于西林文学人是一种自慰。也许是一种文化自觉的关系吧,西林人作诗特别爱步岑毓英《即席诗》之韵作诗,这也是很有趣味的现象。

过去的辉煌已经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但事实上,西林成为文学创作强县,是得益于西林丰厚的文化积淀。西林作家的作品都坚持表现爱国、和平、民族团结的主题,表达关于文化启蒙文化寻根的话语;反映了西林这片特殊文化地域的文化风格的变革,人们觉醒、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在民族性的挖掘和人物性格上体现了地域的丰富民间文化因素,所以作品特别有文化品味。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时间过程中,自觉地强势文学创作这一种文化形态,高树起文学创作这面旗帜,形成自己的特点、特色和特征。

(二)

建国后,西林青山秀水,西林的民族文化渐渐地被外界人们发现并接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不知不觉地西林出了一批勤奋的作家、诗人。他们以其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文学作品,一个个走出西林,走进广西文坛、中国文坛,为文学界所瞩目。一级作家黄佩华,当年弃官从文,后来成为文坛新桂军的主将、当今是在文学一线的重要人物、著名的当代壮族作家。他创作一大批中短篇小说反响很大,长篇小说《生生长流》、《公务员》是冲击矛盾文学奖的力作。他被选为广西作协副主席、广西青联主席、中国壮族文学学会主席,是桂军的领军人物。岑隆业,当代壮族著名小说家,发表的小说近200万字,他的小说作品风格独树一帜,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运用达到很高的程度。有评论说:“壮族的表现主义小说在岑隆业的笔下走向成熟。”后期他从事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题材都涉及高端领域,很受关注。黄佩华、岑隆业都是双骏马奖、双铜鼓奖的获得者,都入选《文艺桂军在崛起——广西文学艺术家十三年成果集》,他们是西林文学的标杆、楷模、自信和骄傲。许雪萍,是近年来在中国诗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已成长为中国新一代有影响的著名女诗人。作品多在《诗刊》等高品位刊物发表,并多被转载,她已出版两本诗集。她和黄佩华都是青联文学奖的获得者,都是鲁迅文学院高级研究生班学员,都在广西文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梁氏三作家兄弟”是西林文学现象的一道风景线,老大梁福,克服身心的伤痛,以常人不可能有的执着与毅力,一口气写下三个长篇小说:《岑毓英》、《岑春煊》、《岑毓宝》和小说集《拐角》。成为令人敬佩,创造文学奇迹的“达人”。老二梁伟一尚勤勉,出版了一本散文诗集。老三梁德已出版了《生命的跋涉》和《驮娘河祭》两本作品集。西林是个民族家园,少数民族作家表现突出。瑶族作家邓正甜,创新了一种新文学体裁:“杂文小说”,他的杂文传记《岑春煊》出版后,在港台形成了很大影响,被誉为“文学奇人”。苗族作家罗皓予克服家庭生活困难的重压,刻苦学习,笔耕不缀。在歌词创作上杀出了一条血路,走向了全国,成为《歌词》杂志的封面人物,并出版了歌词集《红藤盛开的地方》。覃红星的小小说创作,质高量多,多次获奖,成绩斐然。岑斌在文学创作上也是从不落后,已出版诗集《布满伤痕的雨》,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收集起来已订成厚厚的一本……

这就是“西林文学现象”!有一批拔尖的文学人才,作品甚丰,他们抱团成群存在,以天生流在血液里的、对家乡文化的挚爱与自觉,内化成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体验凝结、情感纠结和审美意识情结;这个群体,因家乡文化这生活源泉的奇特,而自成其不同于他人的文学形象系统,不同于他人的文学意境与文学象征的意象,并成为其特色风格。这都是西林文学的“四要素”,与他人不同而产生的异样的审美和异样的文学活动状态。这是由他们的民族习惯性格所决定的。在不能从事别的时尚行业的情况下,强化自己的“留守意识”潜心潜力搞文化,搞文学创作,并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行为,后来升华成为一种“精神”!从而就产生了这种“西林文学现象”。这一个团队在自觉地从事文学创作,甘于寂寞,沤心刻苦,以作品献身文学!不仅如此,这个团队还关心、带动、影响、引导他们身边、周围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来从事文学活动,从事文学创作。“西林文学现象”是“两头大”,即,一头拔尖的文学人才多,成团体、群体存在,影响力大。另一方面是社会上广有文学创作爱好者。卖成衣的女孩在写小说,开三轮的小伙子在作诗,正儿八经的农民作者有那劳的岑立秋、吴志福,高维的岑海兵、顶蚌的黄朝增、土黄李明晓等在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写剧本。正是这“两头大”让西林的文学有了一种自信。西林作家、作者全都不在乎自己是“小西林、穷西林”人,颇带一点霸气和傲气地自个儿在“写我的东西”!写着、写着,就形成了规模和气势,作品发在高档次的刊物上连连获奖,频频被转载。西林县文联还在全县各个中小学先后成立了20个文学社,这些文学社为创办好该县的《驮娘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稿件,使《驮娘江》杂志创办得越来越好。就这样,西林的文学创作就成气候了!而且这个气候一直持续着,大有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广西作家协会认为“西林县素有优良的文学传统,多年来坚持开展文学活动,努力营造文学氛围,促进创作人才不断涌现,为推动广西文学创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评为‘广西文学创作强县。’”

这时,人们才注意到:西林文学成气候成气势之时,西林还是经济总量很小的边远小县、穷县。这也就是西林文学现象之所以成为“现象”的纠结所在。为此,很有必要从现象的本质特征出发,作一番理论研讨和实践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激化西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增强提高西林的文化创造的能力和产能,让西林的文学事业更好、更健康、更持久地发展。为此,西林新一届的决策人立志要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以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来推动和提供条件,从而使西林文化(文学)得到大繁荣和大发展,以实现西林的全面发展。

如何把“西林文学现象”这文化品牌打造出来,慰藉,表彰,肯定那些“搞文学”的人,从而说服和带动“被文学搞”和“怕搞文学”的人回到和进入到文学创作中来,实现西林文学创作的自强与持久,让西林文学现象得到优化与升华,让文化西林更名副其实,让西林的文化成为真正的软实力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西林县在县财政极不富裕的情况下,做出了极为超常的决定:由县政府出经费出版《‘广西文学创作强县’西林文学丛书》!《丛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个人专辑、短篇小说集、小小说个人专辑、诗歌个人专辑,还有散文集、诗歌集和歌词、杂文、文集的“三人行”合辑本。丛书文学体裁种类齐全,各具风格特色,都有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的文学价值!一个经济总量小的边远县份能出版此一套很有质量的《丛书》实在是不可多见也不可多得的,这就是“西林文学现象”!

《丛书》的出版,旨在让更多的读者、评论家、批评家看到西林文学创作的作品。从而走进西林,认识西林,支持西林;从而打造“西林文学现象”这一文化品牌,张扬西林文化,让西林进一步提高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的自强;让西林的“文化创造”更有活力,更有能力,更有成果,以造福并服务西林各族人民、展示西林的未来。

(三)

“十一五”期间,西林县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文化先进县为工作目标,努力打造句町文化品牌,全县上下共同努力、辛勤耕耘,使文化艺术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社会的文明进步。

《句町情韵》唱响文化品牌

“十一五”期间,西林县文艺工作者围绕打造句町民族文化品牌的目标,深入生活,精心创作,讴歌新时代精神,不断修改和提高原生态歌舞乐《句町情韵》艺术性和民族性,推陈出新,创作出了《山花笑》、《思你夜难眠》、《牛铃荡瑶山》等一大批艺术精品,使《句町情韵》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西林民族文化的一棵常青树。

五年来,《句町情韵》以恢弘的气势、丰富的民族元素、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对句町文化进行了舞台艺术化演绎,展示了西林民族文化、民族舞蹈经典元素,它的创作演出引起区内外的广泛注目,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好评。2007年《句町情韵》代表广西参加了澳门春节民族风情展演活动,在澳门刮起了一阵“西林壮族风”。

五年来,西林文艺工作者每年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达100余件,在全国、自治区、市级等专业文艺会演、文艺节目评选、比赛中连年获奖。共荣获国家级奖项2个;区级奖项12个;市级奖项41个。其中2005年小品《山花笑》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曹禺戏剧创作二等奖。

“龙崖外”古木逢春

“十一五”期间,西林县以文化生态保护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2005年开始,西林县开展民间舞蹈“龙崖外”的挖掘保护工作,并将其成功申报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年来,政府投入资金50多万元,建设“龙崖外”民族特色舞台、文化活动中心楼等一批基础设施,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传人,组织“龙崖外”参加了百色市春节民间民俗游艺、布洛陀文化艺术节、百色市世界文化遗产日等演出活动,使濒临失传的古老的壮族民间艺术奇葩“龙崖外”得到很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西林县还开展县内各民族的山歌、戏剧、器乐、巫调等搜集整理工作,完成平别山歌、瑶族山歌、苗族山歌、芦笙、口弦、那劳壮剧等收集整理,收集汇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1166项,输入数据库300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8项,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作2项。

艺术节盛大精彩

“十一五”期间,西林县广泛宣传、不断开发句町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推动句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2008年、2010年西林县成功举办了两届句町文化艺术节。2008年的首届句町文化艺术节“句町国与土司文化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广西、云南及贵州的120多名专家学者,专题研讨句町国历史文化,探讨句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文化艺术节还举办了大型民族民间文艺游演、原生态民族民间文艺演出、山歌擂台赛、各民族美食一条街、特产一条街、句町历史文物展览、句町书画摄影艺术展等一系列活动。2010年第二届句町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美食、工艺、特产展、西林历史文物展、开幕式暨专题晚会、西林摄影展、民族民俗展演、民间戏剧、器乐、舞蹈展演、桂滇黔三省(区)接边县山歌歌王大赛等七大内容。

两届句町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句町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出西林全新的风采,为推介西林句町文化品牌,促进西林县域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吸引了广西电视台、经济日报、西部时报、南国早报等区内外多家媒体两度聚焦西林,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提高了西林的知名度。

(编辑:梁万德)

上一篇:苗族织布技术
下一篇:隆林汉族大年之习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