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县人大 县政府县政协 联系我们
民族风情
首页 > 走进隆林 > 民族风情 > 正文

苗族织布技术
2012-07-05 10:14:20   来源:   作者:杨官上   评论:0   点击: 收藏 | 打印

苗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个优秀民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他们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抗争中创造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文化传承都是靠一代代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

苗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个优秀民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他们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抗争中创造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但是,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文化传承都是靠一代代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民族现已有不少千百年来的文化艺术在融入现代文化大背景情况下呈现出逐渐消失的趋势,甚至有些可称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的文化瑰宝也已被现代先进文化所挤掉。为让这枝民族文化奇葩得以保存,现将苗族纺麻织布技术整理如下:

一、种麻技术

1、麻地的选择。麻地的选择比较讲究,主要是要选择土质厚、肥力强、质地松、向阳背风、排水方便、无涝渍的地块,以利于麻苗的正常生长。

2、整地。地块选好后要进行梨耙,深挖15-20公分,不必整畦,只要敲碎泥土把地块平整即可。

3、施肥。麻床施肥很重要,肥力不够,麻苗就长得不好,麻质差,产量低,所以,要把握好施肥这一关键环节。麻地整平后,每平方米要施放10公斤左右的农家肥(不能用化肥),先均匀地洒于麻地的表层面上,后用锄头轻锄,使肥料与泥土的混合达到40%左右,便于种子吸取养分。

4、播种。播种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中、下旬(要看雨水情况定),直接均匀洒播于土表层上,不宜过密,也不能太稀。

5、护理。麻苗病虫害较少,长出后,一般不需要特别护理,主要预防禽畜进入破坏即可。

二、采收管理技术

1、收麻。麻苗生长期不长,两个多月就可进行收割,但必须在立秋前麻苗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收割完毕,立秋后收割的麻,麻皮剥离差,质量不好。

2、晒麻。收割麻后要及时晒,晒麻以立晒为主,可以获得均匀的光照,保证麻皮色质一致,麻最怕的是雨水,所以,晒麻期间如遇天气变化,要及时将麻收好,尽量避免被雨水淋湿,麻晒干达80%,色成金黄色时即可收藏保存等待剥皮,不宜晒得太过干燥,否则容易引起麻皮脆断、裂散,造成损失。

三、剥皮接线技术

1、剥皮。麻晒干后要及时剥皮,争取一个月左右完成。需要强调的是剥麻技术要求,这是整个纺麻织布过程比较关键的一步,要纺出好纱做出好布,必须认真对待剥皮这一步工作。其技术要求是一手拿麻杆,一手从麻杆中间一片片破开,每一片麻皮的宽度要保持相等,一般以3至4毫米的宽度为准,麻皮太小了卷成的线小,不牢固,麻皮太大,卷成的线又太粗,织成的布粗糙,不美观。剥麻时如遇大太阳天,还要拿些比较潮湿的东西盖住,保持麻杆一定的湿度,让麻皮的柔软度处于最好的层面,便于剥落。一根麻要分作多少片皮来剥,要看麻杆的大小来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下手就要保证准确的分片力,一般一根麻要分作五至六片来剥,最小的麻杆也要分作四片,并按照先从中间向尾部剥后从中间向根部剥的顺序进行,不能反向剥,保持麻丝整齐有序,避免出现麻丝混乱现象,否则,会给往后的接丝工作增加繁重的劳动,甚至造成重大损失。麻皮剥完后要将麻丝成股地捆起来保存,股的大小控制在拇指和食指能挽住的范围内就行。

2、冲麻。冲麻是将麻丝片放在石碓里,用木槌冲击,去除麻丝表皮光滑部分,让麻丝片呈现绉纹状态,便于搓接,为接丝工作作好准备。

3、接丝。接丝是纺麻织布过程工程量最大的一步,要把所剥的麻皮一根根地接起来,使之形成一条连绵不断的长线。麻丝的搓接要求均匀一致,麻丝如果剥得不均匀,接麻丝时要一一补促,剥成大片的麻丝,要把部分除掉,剥成小片的则要用另外一片小的来补充,让整条麻丝保持大小相对一致。接麻技术操作是:首先用一张六厘米宽左右的玉米壳裹在手掌上,然后将第一片麻丝一头绑在玉米壳后部尖端处,顺时针缠绕在玉米壳外,第一片缠绕完后,在接近麻丝尾部的中间破开成一个5公分左右长的孔,将第二根麻丝之头置于孔内,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指肚将三片麻丝揉搓成圆形并搅拌在索状固定在一起,再绕缠于手掌上,一片接着一片不断地往下搓接、缠绕,使麻团达到一定的幅度才停止,一般一股麻丝接成一团。缠绕时要让手掌两边的麻丝相互交叠形成尖角,使之保持固定状态,不易使麻团散乱。

四、成线漂白技术。

1、纺线。纺线就是将麻片由扁形卷成圆形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两个步骤:一是煮麻,二是纺线。

2、煮麻是将麻团放在锅里用水煮,让麻团处于柔软的状态,便于卷成圆线。煮麻不宜太久,水滚10分钟左右就行,煮得太久容易使麻片被煮烂,煮得太短麻片没有达到标准的柔软度也不行,所以要把握好火候,恰到好处就行。

3、纺线:把纺线机安装好平放地上,旁边放置一张高约七十公分的座凳,以伸脚够着纺线机踏板即可(注:麻丝纺线机架较大,高120公分,宽约80公分,机架顶上安装一块厚约15公分、长约80公分、宽20公分的弧形板,板面上开有一宽约15公分、深10公分的槽,槽两边的墙上顺差弓形样的墙顶各对开5个孔,用于插放纺线棍,机架下安置一个约80公分宽的十字轮,轮中的十字架中间开有1个圆孔,用于插放支撑轴,轮后用一块宽20公分、厚10公分的木板作顶部和脚部主支撑,板中间安装有一根向前申出的长约30公分的支撑轴,用于支撑十字轮,轮内的十字架距圆圈内15公分处开一圆孔,用于脚踏板插入,支撑板脚部用两块厚木板(一块长约60公分,另一块长100公分)呈丁字形与地面平行安装,长的一块申向操作者一方,并在近顶端处安装一根向上申出的木桩,桩顶剥成圆状,插入脚踏板孔里,作脚踏板活动支撑轴,轮外及机架顶用一宽10公分的长皮带形环状裹住,作为纺线的传动带),纺线时先将纺线棍(一头插放一节10公分长的小节竹筒,作为纺线棍在槽里的固定物和与皮带的接触点)一头插于纺线机架顶上的传动皮带下的孔内,一头露在操作者一面(约30公分长),并在露出于操作者这节绑上麻丝,操作者双脚(间距40公分左右)一前一后踏着纺线机踏板进行反时针方向转动,让皮带带着纺线棍转动,同时一手拿着一节托住麻丝的小圆木(让麻丝从指缝间经小圆木上通过),一手拿着一根小圆棍(长100公分)压在纺线棍前的麻丝线上,待纺线机将这一节麻丝线转圆时将麻丝线压往纺线棍下,让纺线棍在转动时将麻丝卷起来成线筒,一团麻卷成一筒,之后取下,另换一根再卷,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卷完所有的麻团为止。

4、晒线。晒线是将卷成线筒后的麻线盘绕在用竹子做成的大十字盘线架上,让线分散起来自然凉干的过程。麻丝卷成线筒后不能长时间收留,因为麻丝在搅成线时沾上大量的水,放置时间长了很容易霉烂,故要一面卷线一面盘线,要在一、两天内把麻线筒盘在盘线架上及时凉晒(该架用竹子做成,长度约5米,两头接近尾端部各通一个洞,用小木棍插成70度左右的夹角,中间用一节约70公分高的木桩,修成上方下圆形状,在方一节开上下两个重叠成十字的圆孔,用于插放竹杆,固定用的下部用厚板块做成“上”字样,并在“上”字两块横板上开两个对称的圆孔,供其插放),防止麻线因长时间处于高湿度情况下而出现霉烂,造成损失。盘放十字架时有一个很直得注意的技术问题,就是每盘十圈要留一个线头,当作一节线来处理,以便掌握线的条数,好安排织布线的使用。留线头处要有一个特定的记号,但这个记号不能挽成疙瘩,所以,在盘线过程中,留线头处要在盘一圈直线后盘一个拐弯线,并在处理完本圈(一般以10节为一圈)后以线扎紧此处,作为日后解线时线头查找点。盘够一圈后要及时取下,挂晒致干爽即可。

5、漂白。漂白就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程序把麻线漂成白色的一个过程。麻线漂白用的原料很简单,只用火灰一样就可解决(不能用石灰,因石灰咸性太强,容易使麻线断开)。方法是将已晒干的线圈放在大锅里,放入水(能盖住麻线就可)后再放进一定量的火灰(要用木柴灰,不能用草灰),之后用大火煮沸(一般在晚上煮),让火灰尽量浸透麻线,煮沸1小时后停火,停火后麻线和火灰水留放锅里浸泡10—12小时,第二天早上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过一两天后继续按此法进行,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线完全被漂成白色才可停止。

五、装线织布技术

1、退线。退线是在把麻线完全漂白并晒干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步操作过程,其目的是把已完全定色后的线理顺出来,让其处于连接不断和松、散、不乱的基础状态。其操作要求是:将已漂白、晒干了的线圈按盘线时的模样摊放于盘线架上,从头到尾把线退放在箩筐里(箩筐周围有很好的挡风和透风性能极佳的竹线墙,把线退放里面不易被风吹乱)。在退线过程中,如发现有断线现象的要一一接好,接线的方法和接麻丝的方法是一样的,只能以揉搓相接的方式进行,不能接成疙瘩样,待把全部的线退完才进入下一步的操作程序。

2、拉线。拉线是在已退完的基础上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将线盘缠于木桩上,使线棚紧笔直作为经线,为移入织布梳的前期准备工作。拉线要在晴天无风干爽的情况下进行,先找一块10米长、两米宽以上的平地,并清理平整,两头各插上三至五根的木桩,如无这么长的地块则要多插几根木桩,保证足够的操作场地。拉线时操作者(最少两个人)先把线从箩筐里按相等的份数一一拿出来成三至五堆摆放已整平并插上木桩的平地一头,用干散的沙土轻轻压在线上,防止被风吹散。然后把线拉直盘放两头的木桩上,一根线盘放完所有的木桩一圈算一节,按线的多少一般要盘200至250圈,待把全部需要拉盘的线(还留有部分作纬线用)拉完后,才进行卷线。

3、卷线。卷线就是把拉好的线平摊成排卷放羊角架上的一个过程。盘完线后把第一根木桩的线剪断绑好头,然后用一节小圆木棍压紧线头后开始缠绕,并逐渐将线平摊成一排裹在羊角架上(一节一米长两头安有交差成十字模样小木板片的圆木),待把线完全平摊成密度适中的排线后才停止继续摊平的工作,并保持这个幅度继续裹线,每裹一层用稻草(绑成小把式)或小木棍堑隔几条,保持线条的散性和干爽,直裹到最后一根木桩才将线头剪断进入后面步骤的处理。

4、直入线梳和竹梳。把线直入梳里的目的是织布过程一步非常关键的技术处理。当把线卷到最后线头时,根据线的多少和梳孔的多少来安排线的直入问题,常规的处理是根据线的多少来安排使用梳孔,梳一般长60公分,宽20公分,先按顺序将线一条条插入前面两个(一前一后)特制的线梳(此梳为软制式,两边用厚竹片为梳邦,用于固定线头,中间用粗线成链接式相接,主用于控制经线的上下移动),后再插入压线梳里(用薄竹片做成的宽15公分、长60公分的专门用于压紧纬线条,使之形成布的梳子),插入前一线梳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两根线从同一孔里通过,而是要将一根插进线梳中间的链孔里,另一根从链孔边的空格处通过,然后再将从链孔边经过的线插入后一个线梳的链孔里,从前线梳链孔里经过的线则改从链孔边经过,使织布时在操作者的操作下经线条呈两层上下活动,以便于装有纬线的木梭穿行期间。将线穿放线梳和竹梳完后就可搬上织布机织布了。

5、上架。上架就是把已完全准备好的线筒搬上织布架进行织布的一个操作步骤。按照织布架的设计和上架先后顺序要求,先把线筒放置于织布架的后架上(后架距前架间隔两米左右),然后将已装好线的梳子慢慢拉出,先往下后往上再往前拉放置于织布架中间的横档中间,让其具有一定的拉力,最后将线头固定在卷布筒上,上下活动的线梳在织布架中间各用两条绳索捆住上部两头分别吊绑于织布架上方中间轴档上原已固定好的的一节活动小木块两头,用四条绳索绑住两个线梳下部两头后系于地面上的脚踏板上,并让绑线的脚踏板一头吊起来,离地约5公分,脚踏板着地的那一头用两条线固定在织布架前后下方的横档上,便于织布者操作。压线梳固定在架前的压布板中间,后架上的线筒此时再用一节竹筒一头插于十字里的其中一头(前面所说的羊角),一头靠放于织布架中间的横档上,用于固定线筒,并将织布架上的线全面拉紧,为进入织布阶段作好准备。

6、织布。

(1)织布前的准备:先将留作纬线用的线拿出来,用小卷线机将线卷放于一个5寸长的小竹筒上,然后把小竹筒放置于木梭中间的四方形空槽里,竹筒中间用一节小圆木穿过固定,防止线筒脱出,再将线头从木梭中间原已留好的小孔里引出,就可以拿到织布机上进行织布了。

(2)织布操作:先将脚踏在架下的脚踏板上,并压紧其中的一块,让织布架上的线呈上下分开式样,把第一节从木梭上拉出的线平放于公开的线口内,换脚踩下另一块脚踏板,原踩下的脚踏板放开,让后踩的脚踏板往下压,先踩的脚踏板往上挑起,使原在下面的排线往上穿过上面的排线,形成二次交叉开口,再把木梭从开口处穿往另一头,然后换踩脚踏板,并将压线梳往纬线处压,如此重复进行,布就慢慢的被织出来了。至此,全部的纺麻织布技术才算完成。

(编辑:杨登良  编审:罗明考)

上一篇:隆林壮剧
下一篇:透视西林文学现象

分享到: 收藏